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建设

来源: 发布人:朱佳娜 点击数: 333日期: 2018-12-20 12:02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建设

 

胡麟祥

 

【出处】胡麟祥.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建设[J].中国德育,2007(12):66-69.

【类别】期刊文章

 

     一、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其教育价值

建立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班级集体意识、凝聚力和自觉纪律的形成,还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个性是否健康发展,都与班集体人际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透过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所谓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指班级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和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直接关系的总和。班集体人际关系既是一种涵融道德、责任、价值、规范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体现集体成员之间情感、认识、态度、行为互动的心理关系。对于集体的每个成员而言,这种关系是一种真实的、完全可以感觉到的文化心理环境,是班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从人际关系建构的主体来看,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个体与集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以及班集体与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等等;从人际关系的性质来看,班集体人际关系包括:公务性关系和非公务性关系。公务性关系是指由班级工作和制度所规定的角色关系。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它称之谓责任依从关系;非公务性关系则是指集体成员自发的以满足个性化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关系。在现实班级生活中,这两方面的关系往往是相互影响且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在班级公务活动中也会产生各种自发的非公务性交往关系;学生在集体中的非公务性关系也总会受班级公务责任关系的影响。班集体人际关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不等于各个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简单相加,而具有个体之间人际关系不同的系统的新质、特点与功能。在班集体人际关系系统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导性的,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关系。

众所周知,班集体不是把几十个学生简单组织起来的结果,而是随着班集体人际关系系统不断丰富、优化和完善的产物。班级集体建设和发展的水平较为集中地反映在集体人际关系水平上。一般而言,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丰富性。丰富性是指班集体人际关系所蕴含的内容和角色关系的丰富性。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在各种集体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由于集体活动和交往在内容、方式、情境、角色、对象的多样性,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人际关系必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蕴;班级集体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结构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在集体生活中扮演着各种不同而有价值的社会角色,能从中获得的丰富和积极的体验。同时,班集体还与学校、社会生活各方面建立了必要而丰富的联系。正是这种丰富的人际关系为班集体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精神发展的源泉。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班集体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班集体本身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班集体人际关系系统是学校、社会关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班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是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是指班集体与学校各方面(如与教师集体、兄弟班集体、甚至包括门卫、食堂工人等等)、班级家长群体、社区机构、社会精英等建立了积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关系。并且,随着学生发展的需要,集体的人际关系也在不断地自主建构和调整。

3、协调性。协调性是指班集体人际关系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应当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应具有调节集体自身人际关系的能力。当集体内发生人际矛盾时,集体总会有代表人物出面,通过协商、调解和建设性的舆论,解决集体面临的人际矛盾。当集体发生严重的冲突时,能在教师引导下,以集体主义、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问题,并把集体问题解决作为学生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4、相融性。相融性是指班集体中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能心理相融、和谐相处。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各自的不足,但集体成员之间总能真诚相待、相互接纳,集体中充溢着愉悦的心理气氛,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团结性和凝聚力。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关系系统中扮演自我满意的角色,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5、参照性。参照性是指集体成员能把集体人际关系蕴含的精神和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标准。即集体成员能从内心把自己当作班集体的一员,积极地参与集体生活和交往,自觉地维护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每个学生在集体人际关系系统中占有各自有利的位置和角色,并能得到集体的积极期望。

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一经形成,其本身就成为一种独立而自觉的教育力量,对提高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效能、促进班级集体建设、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有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价值在于:

1、涵育人文精神。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蕴含着积极向上、尊重友爱、民主平等、相互帮扶、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且成为集体成员行动的内在规范,当师生置身于集体生活之中,既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又能在集体生活和交往中潜移默化地践行、养成着人文关怀的品行。

2、丰富成长环境。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的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班集体丰富开放的人际关系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其一,班集体人际关系承载的人文关怀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能唤起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二,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心理环境,它可以满足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三,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系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正是通过介入集体关系的过程逐渐建构起自己日益丰富的人际关系系统的。通过参与集体生活,学生与学校、社会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其四,通过班集体丰富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了解各种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学习他人有益的生活经验,习得各种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技能。

3、优化教育过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基础,并以集体人际关系为背景展开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教育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从而,提高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效率,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有利于落实新课程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师生共享教育教学生活过程的乐趣。

     4、促进集体建设。集体不同于一般组织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集体拥有了自己鲜活的群体心理,拥有集体的意识、舆论和凝聚力,才使集体的精神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从而,为集体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基实的基础。因此,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水平实际上反映了集体发展的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建设的真正的对象和手段。

二、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建设和调节

影响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且动态变化着,其内在的社会心理机制十分复杂而微妙。因此,班集体人际关系建设和调节是班主任的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分析现有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其中一些关键性的因素,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调节。根据我们的研究,在集体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有:教师的集体观及其与学生的关系、集体人际关系的价值共识、班集体管理的职能结构、集体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共同的体验、学生个体的交往态度与能力等等。因此,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建设和调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及不断调整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集体的关系,是班集体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关系,而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关系又决定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学生集体观。所谓学生集体观,是指教师如何看待的对待学生集体的基本观念和态度。教师正确的学生集体观体现在:要把学生集体视作一个具有集体主体意识和需要,具有自主能动性和具有自己成长节奏、规律的主体。教育者不能包办代替集体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学生集体,平等地对待学生集体,理解集体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集体正确、客观认识和看待自己,唤醒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集体成长,使他们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师应处理好与学生集体的关系。首先,教师应与集体组织建立一种平等的管理契约关系,即和学生集体在达成管理共识的基础上,确立学生集体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教师的权力不受制约而导致的师生关系紧张。其次,教师应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在师生关系发生冲突时,也能在理解学生集体需要的基础上,以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以自我中心的方式处理问题,不以牺牲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代价。实际上,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是为学生集体提供的最好的榜样。第三,教师应当以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在集体中创造温暖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如,真诚地祝愿班内学生的生日;和集体进行非教育性的情感交流与分享等等。

    2、动态建构和优化班集体管理的职能结构。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与班集体的管理组织关系与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和改革班级组织管理机制时应考虑到可能对集体人际关系系统产生的影响。当班集体人际关系发生障碍时应考虑对组织关系的调整。有关这方面的经验做法有:对班集体的组织机构、机制作调整。如,在班级内增加负责协调人际关系和关爱班内成员的组织角色:关爱大使;设置两人或多人的合作岗位,以增加学生在管理中交往合作的机会;完善集体管理中的相互评价机制,使管理过程成为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协调的过程;调整班级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通过学生之间交往角色和行为的变化,优化集体的关系结构,提高学生在管理中的交往能力。;调整某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使之有利于学生和集体关系的优化和改善等等。

3、加强集体人际关系的分析和辅导。

1)加强对班集体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诊断。这是建设班集体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可以通过社会关系测量法、学生座谈、情境观察、学生自陈等方式综合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可以从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班集体人际关系内蕴的价值观分析,即分析主导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价值共识及所处的水平;二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内聚性分析,即分析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否团结,以及凝聚力达到什么水平。三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丰富性分析,即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否丰富,是否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四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分析。即分析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否存在态度、情感、行为和沟通渠道等方面的障碍。

2)积极开展集体人际关系的辅导。即运用团体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解决班集体人际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帮助集体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一般而言,有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辅导方式:

发展性人际关系辅导。即围绕班集体和学生人际关系发展中的主题进行的团体辅导。如开展促进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友情让班集体充满爱假如我是他等主题辅导活动。

班集体人际关系障碍辅导。即针对班集体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如集体中人际关系冲突的辅导,集体关系价值观偏差的辅导,以及对集体人际沟通障碍的辅导等等。通过辅导解决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切实提高集体人际关系水平。

个别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因心理障碍或缺乏交往能力,难以与集体建立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学生处境的基础上,对这些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往辅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加入集体关系,获得有利的集体地位。

3)丰富集体和成员的相互关系的体验。

班集体人际关系水平还需要在丰富的集体活动的体验中得以发展。离开了丰富的集体活动,班集体人际关系就难以发展。所以,班主任和教师一方面要在常规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活动方式,改变活动中交往结构,创造更多的交往合作的机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另一方面,要在班级生活中创造丰富的集体性活动,以集体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丰富集体活动中学生的交往方式和角色体验。使班集体人际关系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关系中都拥有自己和谐人际关系系统。

总之,班集体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建设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和教师应当把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建设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和调节班集体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Copyright © 2018-2019 stwzx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石前路28号

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3050393号-1